查看原文
其他

人物访谈:对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梽川教授

MaterialsViews MaterialsViews 2022-09-26


徐梽川目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。2002年于兰州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,2008年于兰州大学获得电分析化学博士学位。在2004-2005年和2005-2007年间分别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美国布朗大学联合培养。2007-2009年在纽约州立大学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。2009-201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已发表论文100余篇,被引用6000多次。担任欧洲氢能源论坛委员会委员,ECS新加坡分会副主席,Electrochimica Acta客座编辑和Nano-Micro Letters副编辑,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(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)。

1.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科研工作?

我的研究兴趣主要在新能源材料领域,这也是目前最火热的研究领域之一。目前这个领域体量大发展快,能够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是非常荣幸的。我的实验室(Electrochemical Materials Lab)于2012年在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系建立,主旨是解决新能源材料中的一些科学问题,通过研究和揭示机理来指导新材料的设计。因此我们实验室一直强调的是电化学和材料并重。目前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尖晶石氧化物的氧催化研究上。这包括燃料电池中的氧还原和电解池中的析氧反应。尖晶石氧化物一般都是由过渡金属组成的,具有成本低的特点。它的结构较其他常见氧化物复杂,也是其有意思的地方。比如在其结构中金属阳离子可以有两种几何占位:八面体和四面体占位。同样的金属阳离子,如果占位方式不同,在电化学过程中的表现也会不同。这是尖晶石最具挑战的地方,也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。

2. 您认为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?

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严谨和诚实。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科学研究的根基,否则错误的数据会误导我们对现象背后科学本质的认识。在强调性能的能源材料领域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

3. 在科研经历中是否有些趣事可以分享?

记得刚做博士后的一次组会上,有个同事在讲氧渗透膜的实验结果。突然一个访问教授指出该同事的测试过程可能漏气了。当时我们都很诧异,因为这个教授并没有做这个实验,更不做这个方向。这时他站起来在黑板上开始列公式,根据那个同事的实验条件和测得的氧气浓度等结果开始演算。最后他的计算结果是膜有漏气。事后那个同事仔细检查了设备,发现样品的确是有细微的裂纹。这个事情对我震动很大,使我意识到我们在努力做实验的同时,不应该忽略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锻炼。而科研最依赖的恰恰是扎实的理论和严密的逻辑。

4. 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有什么建议?

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,是揭示大自然规律,进而通过运用规律造福人类的重要途径。而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个体来说,除了当它是一个工作,还应有“诗和远方”。这“诗和远方”就是对科研的热爱,对科学规律的迷恋,以及对所从事研究的信心。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,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勤奋。而这个勤奋必须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上,否则很难坚持。

另外,在博士学习阶段逻辑思维的锻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。PhD是Doctor of Philosophy的缩写,这个Philosophy其实就是对思维方式的一个强调。要锻炼这个思维,可以在工作中对实验设计和获得的数据多思考,在读文献的时候多问问为什么,而不是盲从文献的结论。举一个简单例子,当看到一个材料有好的性能的时候,想一想为什么,尝试换个角度去看作者的解释是否合理。

还有一个重要的技能就是沟通,包括与同事和导师的沟通。很多同学非常害羞,不肯打扰老师和同学去问问题或寻求帮助。这些同学的出发点是好的,可是全靠自己钻研的话,来学校找导师读研究生的意义是什么呢,难道只是为了有个实验室可以用吗?实际上通过讨论是进步的最快方式,正如前面提到的,科研的关键还是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。通过讨论,思维不断升华,逻辑不断严密,可谓是越辩越明,因此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是受益者。

5. 您对您的研究领域有何展望?

能源材料领域是目前最火热的领域之一,全球范围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开发新的能源材料。这个领域在将来不仅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研人员,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

猜你喜欢

人物访谈:对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

人物访谈: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政教授

人物访谈:范红金教授(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)

人物访谈:黄劲松(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)

人物访谈:谷林教授(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)

人物访谈:马胜前教授(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)

人物访谈: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纪秀磊教授

人物访谈:对话清华大学张强教授

(点击以上标题可以阅读原文)




MaterialsViewsChina 

官方微信平台

聚焦材料新鲜资讯

材料大牛VS新秀访谈
MVC论文排行榜每月新鲜出炉
热爱科研的你还在等什么,快加入我们一起微互动吧!!!


微信号:materialsviews

微博:materialsviews中国

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,刊物或媒体如需要转载,请联系:

materialsviewschina@wiley.com

关注材料科学前沿,请长按识别二维码
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了解详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